蓦然时光 |刍荛野语

M VALLEY – A WORLD OF FACTS AND FICTIONS

水猴子的缘起

最初关注到“水猴子”的话题,是因为一个粉丝上百万的网红科普人,他每次都会在自己的科普视频中鉴定一只网上热传的“水猴子”,这个做法已经成为他的标志性习惯,以至于,他因为长期水猴子打假,而成了著名的科普人。

图片来源:知乎

他很纳闷,为什么大家对水猴子这么执着?为什么他科普了那么多次,告诉所有人,水猴子根本就是假的,但总有人会不断上传所谓的水猴子视频,而且点击量还很火爆。

特别有趣的是,各大百科网站还专门开设了介绍“水猴子”的页面,内容写得十分详细,其中有一种“神物说”,把水猴子的特质归纳为五点:水中力量大;能拖人下水;常夜间活动;上岸则变弱;惧怕红色。不知道这些信息都是从哪里获取的,但基本上只差把水猴子的面貌还原出来了。

对此,科普人想必很生气。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视频,还是没有办法扭转人们的认识、消除人们的恐惧。这可怎么好?

看到这里,猫隐还是很同情这位科普人的。他在非常认真、十分努力地守护着自己的信仰,却因为某些领域信息的匮乏,并不清楚自己的打假对象究竟是什么,结果这假越打越多,而且纷至沓来,不亦乐乎。那还能说什么呢?

头痛医头终究只能治标,治本还得找到问题源头,仅就“水猴子”而言,这源头大概超出了科普人的工作范围,也难怪一直事倍而功半了。

“水猴子”进入科普界真是件无厘头的事。豆瓣上有人在讨论中说,近几年的“水猴子”热来自畅销小说《盗墓笔记》中写的“海猴子”,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从很小的时候起,家长们吓唬孩子不要去水边,就会讲起水猴子的故事。所以,《盗墓笔记》可能只是把早已存在的事物当成了写作素材,而水猴子究竟是什么,成了许多人一生都想解开的迷。

如果你告诉他们,水猴子是假的,那为什么中国各个不同的地域都流传着水猴子的传说呢?为什么大家众口一词都说那水里藏着的是猴子,而不是其他水怪或食人鱼呢?显然,“水猴子”的背后不仅仅是生物学的问题,根本不能从科普的角度来祛魅。

很可惜,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水猴子是什么了。这也情有可原,毕竟读的书大不一样。如果把时间倒推几百年,这个梗可以说就是个常识,几乎所有读过书的人都知道。

为了澄清这个问题,猫隐又得掉书袋了,五千年上下穿越,路程还是很颠簸的,各位请准备好。

早在明朝,有位读书人,名叫周婴。他是崇祯十三年的进士。有一天,他给好友黄若木写了一封信,感叹人生晚景的苍凉与不易,其中有句话就提到了水猴子的典故。

“高楼有儋梯之窘,幽谷无迁乔之望。夕景欲戢,则应门纳钥;晓河未落,则当关疾呼。絷类支祁,梏同贰负;抚事一郁,如何可忘?但百六之厄,未尽于此。”

支祁,也即“无支祁”,活跃于大禹治水的时代,曾是凶恶的水神。《太平广记》卷四六七的引文中记载,禹在桐柏山治水,“惊风走雷,石号木鸣,五伯拥川,天老肃兵,功不能兴。”大概,当时下着瓢泼大雨,河水泛滥,屡治无功,于是他勃然大怒,召集了一堆勇士,终于抓住了罪魁祸首,水神无支祁。

据记载,无支祁的样貌就是一只猴子,他“形若猿猴,缩鼻高额,青躯白首,金目雪牙,颈伸百尺,力逾九象。”

这猴子能言善道,会辨江淮水的深浅,以及水源的远近,本事还是很大的,但野性也十足。大禹让几位勇士制服他,只有一人成功,最终给他的脖子套上了大锁链,鼻子穿上了大铃铛,押送到了淮水以北的龟山脚下,水患终于得以解除。

这大概就是“水猴子”最早的原型,从一开始就不是善类,斑斑劣迹始终记录在册。

后来,据记载,又有人见过水猴子。永泰中,楚州有位刺史,名为李汤。他听说有人看见龟山下忽然冒出几节巨大的锁链,于是,让人找来几头牛,套上锁链使劲儿地拽,拽上来的一霎那,昏天黑地,飞沙走石,他只看见蹦出一只野兽,猴子模样,“高五丈许(约12米),白首长鬣,雪牙金爪,闯然上岸,张目若电,顾视人群,欲发狂怒。”

这场景把围观的民众吓坏了,全一股脑儿逃得不见踪影。于是,那只猴子慢慢拉起链条,抓了几头牛重新回到了水里,估计是在水里把牛给吃了。

“水猴子”吃人和动物的渊源大概本于此。

这类传说一直在民间盛行。后来,文人把传说润色改编,演成了僧伽降伏无支祁的故事,也有泗洲大圣降伏水母的故事。

明朝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二九记载,“泗洲塔下,相传泗洲大圣锁水母处。”这里的“水母”,据他考证,就是“无支祁”的另一个名字。

传说中的水猴子虽然凶猛,却没有伤人之说,但水里的其他怪物就不一定了。

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记载,“(沔)水中有物,如三四岁小儿,鳞甲如鲮鲤,射之不可入。七八月中,好在碛上自曝。膝头似虎,掌爪常没水中,出膝头。小儿不知,欲取弄戏,便杀人……名为水虎者也。”

《水经注》算是古代的科学典籍,里面记载的“水虎”也是水中之物,且能杀人。

另外,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六记载,“昔颛顼氏有三子,死而为疫鬼。一居江水,为疟鬼;一居若水,为魍魉鬼;一居人宫室,善惊人小儿,为小儿鬼。”

后世所谓“水猴子杀人”、“水猴子就是水鬼”的说法也许就有上述记载的影响。

无支祁的故事,不仅在民间以各种不同的版本流传,也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灵感,很明显,吴承恩的小说《西游记》中孙悟空的原型就是无支祁。后来,在周星驰的电影《西游降魔》中,魔猴的形象与个性都十分有力地还原了这位远古水神。

由于无支祁始终被铁链锁在水里,文人在交流中有时会用这个典故来形容人生的枷锁,周婴在《与黄若木》的信中写,“絷类支祁,梏同贰负”,也即说自己无法施展抱负,像无支祁一样被困在水底,像贰负一样被缚在山上。贰负是《山海经》卷十一中记载的上古之神,人面蛇身,传说他和臣属共谋,杀死了另一个神,于是,天帝把他绑在了疏属之山上,禁锢了右足,两手和头发反绑在一棵树上。

这些虽然都是传说,但多少保存了史前生活的某些记录,如果说完全是假的,大概也不合理。所以,科普人如果要打假水猴子,也就必须面对人们层出不穷的疑问了。毕竟,有些古老的文化沉淀,并不是科普可以全盘否定的吧。

刍荛野语 · 读书札记

MonarenMR
Author: MonarenMR

评论区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© 2025 虚谷 – 刍荛野语 – 允执厥中 为而不恃
网站地图-网站概况-版权保护-隐私声明-联系我们
粤ICP备 17007993-1 号